万荣县大谢庄村(万荣笑话段子万荣笑话-谢村争)
万荣笑话源于谢村争,我们村和谢村只隔一条沟,直线距离大约五里多。我们王正村在沟顶,谢村在沟底,落差大概八十余米。两村人来往走大路不到八里,走小路更近但要下沟跨壕,村里人常说“下了五里坡就到了谢村。”
我们五队与谢村连片种地,从我记事以来五队就和谢村存在地界之争,因为沟地都是零散碎块地,容易浑水摸鱼说不清。记得三年级放秋假,学生随大人到沟里收枣,男劳力打枣,妇女、学生拾枣,与谢村人相遇,为了一块枣树地,都说是自己的,由此引起争执,两边各聚集了四十多人站成两行对峙起来,互不相让,由吵变骂。
我们大队的治保主任畅俊杰老哥赶来,他当过兵、见过世面,一看这架势再不制止打起来就麻烦了。畅老哥立马站到高坡上,对两边大声喊话:“我是王正村革命委员会治保主任,叫畅俊杰,请王正村和谢村人各后退五十步,各村出三名代表协商解决。”反复喊了好几遍,声音大、有派头,还真把谢村人镇住了,由此化解了冲突。
这次亲眼所见,加上平时听大人讲谢村争,给我们小孩留下了深刻印象,认为谢村人厉害、惹不起。每当到沟里割草,有人喊一声谢村人来了,小孩子吓的屁滚尿流、撒腿就跑。
谢村是三千多人的大村,解放初就有四池(池泊)八井(深井)十二条巷、弯弯曲曲不打账的说法。人多耕地少,向外扩张再自然不过了。一年四季总有谢村人到沟里砍伐枣树当柴烧火,有一年我们五队还把两个砍树人抓到村里,让他们保证不再越界砍树。1976年我当生产队会计时,政治队长潘万成老哥、民兵队长畅根太大哥还专门和谢村人交涉地界,做了和谈划界、打架争地两手准备,最终和平解决,从此我们队的沟坡地安稳了好几年。
谢村争不知早到何年何月何日,几个爱调侃的段子手针对某一个有个性的人编故事,不知不觉就谝出一个争来,传着传着就扩大到某一个巷,经过逢集赶会、走亲访友、红白喜事等途径传播,各村的段子也都汇集到名气最大的谢村,慢慢就演变成谢村争。类似的事情我们村也有,还是我一个小学同学的父亲。他会做木匠活,为人耿直,爱抬杠较劲,有几分违反常理的聪明智慧,一般人说不过他,常做一些出奇制胜的邪乎事,都拿他没办法。他头上就有十几个类似谢村争的段子。
话说一天吃早饭,老婆抱怨:“你是木匠,今天给东家盖房,明天为西家砌墙,自家的房子漏雨你为啥不修好。”
老头一声不吭只管低头吃饭。吃饱后,搬梯子、拿瓦刀上到房顶,瓦刀一敲大声一吼:“给我上泥,补房顶啦!”
老婆、孩子一头雾水、不知所措,急忙问:“你这是干啥?咋不早打招呼?”
老头更有理了:“吃饭的时侯你就说要修房,我给别人就是这样盖房,我只管当大工,其他活都是小工干!”
我没有亲眼看到这个情景,是真是假不得而知,但村里传的神乎其神,是那多年最有代表的段子。以此类比,偶然针对一些有个性人的段子就是争的雏形、争的源头。只是谢村争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、越传越广,我村的争到此为止,没了下文。
谢村争主要在荣河、王显、光华、孙吉几个乡镇流传,讲的都是传统的“七十二争、立碑为证”。到了万荣县就叫荣河争,出了万荣县就变成万荣争,距离“争中”越远“争名”越大。近三十年经文化包装、政府搭台、经济唱戏,万荣笑话已出版了四五本书,电视、广播、网络、报刊都有传播,编书、拍片、出光盘、建景点,还开发了一系列万荣笑话旅游产品。从运城走万荣的公路上,竖起了笑话王国的大招牌,万荣县正准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,县委书记、县长还以万荣笑话为名片,宣传万荣县的知名度,为万荣招商引资,一个村的口头段子终于登上大雅之堂。
万荣笑话发展为万荣精神,得益于曾任山西省委书记的胡富国同志,胡书记当年在一些场合经常脱稿讲话,动员大家发扬万荣精神、敢想敢干、大干快上,所谓万荣精神就是万荣笑话的争强好胜精神。由此可见,谢村争为新农村建设立过功,万荣笑话给山西振兴鼓过劲。
谢村争从口头表达上升到文字表达的过程中,一些文章提出不知道谢村的“争”字咋写,认为现有的汉字表达不了谢村争的含义,从字典、辞海中找不到合适的字表达谢村争。有人纠结“争、挣、诤”哪个最合适,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,难以达成一致。谢村争进一步升级为万荣笑话的过程中,有人干脆提议用拼音“zeng”表达最符合当地人的口音,有人提议用“万荣”二字重组一个新字,去掉“荣”字的草头、换成“万”字造一个新“争”字。想法确实美,实施起来真不容易,对万荣而言如果成为事实,可谓功在当下利在千秋,以“争”创“争”的精神让人佩服。
在“争”字上做文章,如果是宣传谢村争、万荣笑话的营销策略实在高明。有意把谢村的“争”字搞丢,再用简单问题复杂化、通俗问题神秘化、大众话题专业化的方式找“争”字,这么一“争”确实能引起更多人关注。真没想到在发展弘扬谢村争的过程中,找“争”字找出了新争,名字叫“争中争”再合适不过了。
我认为中国汉字博大精深,象形文字释文赋意才是关键,谢村争的精髓就是争气、争执、争辩、争理、争强好胜,对我们王正人而言,谢村争还有一层“争夺地盘”的意思。我认为一个“争”字足也,如果表达不了谢村争的特殊要求,再给争字赋意为时不晚,不必画蛇添足再造新字。字典、辞海过若干年就要修订一次,相信随着万荣笑话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总有一天词典、辞海会收录谢村争、万荣笑话的词条,会给“争”字增加新的含义。
在外地工作的万荣人以谢村为中心,戏称谢村是“争”中,万荣是笑话王国,运城市是笑话王国的一环,太原是二环,北京是三环,上海是四环,台湾是五环,新加坡是六环。万荣人就这么任性,走到哪里就把万荣笑话讲到哪里。
在家乡,我是争外人,身上无争一身轻。几个人聚在一起,只要有谢村人,大家就会眼睛一亮,气氛立马活跃起来,话匣子打开,总要从谢村人身上找点争气、寻些笑点,讲几个段子哈哈一笑,然后才能轮上谈其他事情。
在万荣以外,我是争中人,身上有争累断腰。聚会等场合一旦有人知道我是万荣人,看我的眼神都格外明亮,好像我身上也是争气十足,老朋友在场总要从我身上挖掘点争气和笑点,最终互相逗笑讲几个笑话皆大欢喜,其他事情才能摆上桌面。
争中人、争外人两种身份,让我从不同角度享受谢村争、万荣笑话的乐趣,出了万荣县,我身不由己充当万荣笑话的代言人,总是努力把万荣笑话讲的即高大上又滑稽可笑。回到家乡,我才能感受谢村争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,听到经典、正宗、原味的谢村争。
现在,谢村有我的同学、朋友、拐弯亲戚。套用宋代李之仪的《卜算子》,最能表达我与谢村人的感情:我住沟坡顶,君住沟坡底。微信相遇不相见,共食沟坡枣。(2021年9月2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