漳州海鲜哪家好吃(漳州笑话段子老漳州记忆22:百姓洗汤的故事)
《市井生活》8
原发表于2021年9月25日《悦色书声》,原题《漳州,一座温暖的城》,有改动
漳州地热资源丰富,是大自然对漳州人特别的恩赐。城区不少地方浅层就有温泉,温泉水也很烫。闽南话和古汉语一样,把温泉叫做“汤”,澡堂叫汤池,洗澡叫洗汤,凡是带汤字的地名就一定有温泉。小时候知道,北京路、霞芬(修文东路)、下沙,井水打出来就是热的。据说后来开采的漳州五中那口温泉,全省温度最高,孔温大于120度,泉温近80度,肯定没人敢往里伸手,煮鸡蛋绰绰有余。
北京路市仔头遍布汤池(澡堂),从新华西路口到太古桥,百来米的街上分布着好几家澡堂,有工农澡堂、人民澡堂,芗江澡堂、大众澡堂、新新澡堂等等。澡堂是大众型的,那时居民家里普遍没有卫生间浴室,大热天可以在露天埕(町)儿冲凉,寒天在家烧水洗澡就不太方便,但只要花几分钱就可以去汤池热腾腾洗个痛快。
大家最喜欢去的是大众澡堂。大众澡堂范围比较大,在市仔头闹市区,背靠东壕沟(宋河)。这些澡堂普遍楼上设旅社,楼下开汤池。大众旅社有部分汤池就建在壕沟上面,经过河沟边上的河墘巷和太古桥,就依稀可见澡堂内的人影。澡堂设有好几个汤池,水温从低到高,最小的那池最烫,热气腾腾,只有勇敢不怕烫的人才敢下去。汤池过道边上摆列有很多“披椅儿”(竹床),来洗汤的大人小孩,脱下的衣服就搁在竹床上,洗完澡也直接在那里更衣。澡堂的竹床不同于家里的披椅,可调成有靠背,供人洗完澡躺着休息,常见有人在那呼呼大睡。下图右侧即太古桥东南角伸出的挑梁,就是一家叫新新的汤池。
太古桥边上至少有两家澡堂(游海杰画作)
古城壕沟两侧遍布汤池
那时大池每人5分钱,个人池要1角5分。个人池设施较好,水池贴有瓷砖,还砌成躺椅形,可以躺着浸泡温泉,好惬意。大池一般一天换一次水,小池一客一换水,觉得比大池卫生。北京路南段东闸口的工人汤池也很出名,是市总工会办的,经济实惠,基层工会经常会送免费洗澡票给职工。
工人澡堂
大众旅社对面,北京路东侧有一家芗江旅社,也附属澡堂,和其他旅社澡堂不一样,不属市服务公司,而是隶属龙溪专员公署交际处,档次略高,但与胜利路的芗江宾馆并不是同一家,据说六十年代曾接待过朱老总。文革初,街上贴出大字报,矛头对着地委秘书长,说芗江旅社里面设有鸳鸯池,是修正主义温床,后来还组织人去参观批判,当年福州也搞过叶公馆展览,轰动全省。其实所谓鸳鸯池就是在一间浴室内,设有两个浴池,中间还有活动布帘,池内壁贴的瓷砖很漂亮,比汤池的个人池高档一些而已,最大的想象看点就是男女同浴吧,那时大家都争着去参观。
漳州的温泉俗称硫磺水,据说水中含有硫,对有些皮肤病有特殊疗效。因为水质特别,小时候就知道,到澡堂洗汤千万不能抹肥皂,香皂也不行,要不然会在头发或身上“结垢”,水也冲不掉,洗完澡身上反而更难受。这些汤池好像都是福州人经营,后来才知道福州也温泉之城,到处有汤池。其实,最早福州就叫泉州,现在的泉州则是第二版了,泉州城里“泉”并不多,也没什么出名的温泉。不少福州旅客来漳州进澡堂洗汤,以为和福州的温泉一样,可以大洗肥皂,后果严重,闹了不少笑话。后来澡堂专门购进海鸥牌洗发水,再分装入青霉素空瓶,每小瓶5分1角,供澡客购用。早期澡堂还提供搓澡服务,澡客趴在汤池边沿的花岗岩石板上,澡堂伙计用毛巾使劲搓其后背,应该很惬意吧。
其实老城区不少地方利用温泉很容易。下沙路普通井水就是热的,冬天可以直接用来洗澡,八十年代很多居民用普通自来水管打入地下几米,买个小水泵就可抽出热水,花钱少见效快。前锋新村一带也有人同样方法简易抽取地热水接到单元楼上,海关宿舍由单位统一开采地热水,因怕水管腐蚀,水管只接到各家楼下,在柴草间设浴池。
六十年代市总工会在工人俱乐部边上建了一个温泉游泳池,冬天用温泉调节水温,全省闻名。八十年代在马灶路成立地热公司,综合开采利用地热,农产品加工烘干,综合利用后还能生产热交换水,供应马灶路、前锋新村一带居民。地热公司还在桥南利用地热养殖鳖等水产品。下沙路口的第一、第二蚊香厂原来用锅炉烧煤来烘干蚊香,后改为地热烘干,节省了燃料。因温泉水含硫,直接供地热水水管容易腐蚀,地热公司改成普通自来水通过热交换变成热水,缺点是温度不够理想,而且装热水的初装费不菲,安装的人并不多。再后来不了了之,管道设备也报废了,好可惜。
现在八卦楼一带有不少在经营温泉洗浴,据说漳州糕饼厂旧厂房也开发温泉桑拿。
漳州的温泉资源丰富,温度高,流量大,水质好,易开采,分布广,不仅城区,几个县区都有出名的温泉。有云霄金汤湾,长泰半月山,角美龙佳等温泉,上山下乡时听说华安新圩也有温泉,九龙江江水中有一处是热水,下乡的长泰高层口北溪中也有口温泉,现华安利水村有人正在开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