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中的幽默笑话(疫情笑话段子疫情3年,我靠搞笑段子活着)
关注热点生活 | 我们有话说育学园
紧接着,无论进出任何场合,都要测体温,这确实会增添一些麻烦。于是,这又被调侃成无间道梗,每测一次体温,即可体验一次当卧底的感觉。
当因为封控无法与好友相见时,可以高冷地回应对方:“我现在不是你想见就能见的,必须国家同意,政府同意,社区同意,小区同意。”有人看不懂疫苗的保护如何起作用,于是网友站出来以游戏装备来做比喻。
比起文绉绉的科普,段子的解释效率倍增。当核酸常态化时,人们每隔几天就要排长龙做检查,网友又开始调侃自己是“新能源人”。
虽然苦,但也要苦得可爱一点。到最近实行开放,感染风险增大。既然糟糕的事情避免不了,那咱们就调侃它——如果家人感染了,也苦中作乐夸一下病毒“仗义”,因为它总留一个人不阳,负责做饭照顾病人。如果自己阳了,那就是江湖大侠杨过、杨康,不过也要避免成为王重阳。你会发现,尽管段子不能把困难赶跑,但却能让人能够在困难中,坚持得更久。02段子,润物细无声地疗愈人在我看来,段子是具有疗愈作用的,主要体现在3个地方:安抚情绪,建立联结,解构痛苦。好友小月的身体不太好,性格上,也是想得比较多的那种人。最近刚开放的时候,她特别焦虑,生怕自己阳了。她的观念停留在过去,担心生病后,自己会被嘲笑或远离。但没过多久,这个问题便不再困扰她,为什么呢?因为朋友圈里面都刷起了段子:如果你到现在还没阳,请反思一下你的社交圈,是不是没有朋友?一下子,她感觉到焦虑被拥抱了,自己的处境得到了接纳,自然心理负担也减少了一大半。紧接着,她又开始想:我到底什么时候会阳呢?太早阳会不会不太好?身边的人都什么情况了呢?不断的胡思乱想,又开始让她有些慌了。随后,朋友圈又刷起了“决赛圈”的梗。
还没阳的人,立志努力挺到决赛圈,阳了的人,则是自嘲地发一句:“不好意思,我只能止步16强啦!”当看到人们都自报家门式地通过段子分享自己的情况,她心里感受到一股强大的陪伴感——自己并非是一个人在与病毒对抗。一个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段子,帮助人们快速地凝聚在一起,使得个体变得更加有底气、有力量去面对困难。除此之外,段子还帮助人重新解构了痛苦。比如最近被疯狂转发的“新冠十大酷刑”。
其实就是帮助人们重新去看待痛苦——这些事情尽管糟糕,但并不妨碍我们苦中作乐,发现趣味。在心理学看来,人在经历困难时,都要面对2层痛苦:事情本身带来的痛苦+心理压力带来的痛苦。若心理压力过大,人的力量会被焦虑淹没,变得不知所措。这种情况下,人甚至无法发挥出自己原本拥有的应对能力,也容易被困难打倒。而段子,则能够以轻松的口吻,帮助人们卸下心理负担,集中力量去应对事情的困难本身,这也使得,人战胜困难的可能性变得更大。为什么看似平平无奇的段子,能起到如此大的功效呢?因为,这背后其实启动了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——幽默。
作者 | 和小畏
来源 | 武志红
ID | wzhxlx
我很敬佩一种人——
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,都能创作出段子的人。
上周,我也成为杨过了,没能熬到大家所说的春节决赛圈。
测出阳性的那一刻,内心是平静的,心想:行,接下来就专心养病吧。中间几天遇到刀片嗓、水泥封鼻,虽然痛苦,但心理上却几乎没有恐慌。一方面,当然是因为提前了解了应对的措施。另一方面,则是因为看了大量富有心理建设意义的段子。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。通常来说,生病是生理+心理的痛苦,但因为症状都被网友们调侃过了,心理上的痛苦大减,自己只需专心面对疾病本身即可。我突然意识到,3年疫情以来,自己心理还能保持相对健康,网络段子功不可没,它们无时无刻地为我紧张的神经进行按摩。就像赵本山小品里的名台词说的:“我这辈子全指着一个笑话活着。”我想说,疫情3年,我全靠网上的段子来做心理疏导。





作者:和小畏;后现代取向心理咨询师,专栏心理作者。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:武志红(ID:wzhxlx)。
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武志红(ID:wzhxlx),微博:@武志红。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。
今日话题:#经历困难时,你是如何调节心理压力带来的痛苦的呢?来留言区聊聊吧~